作者:邱鵬誌 中醫師
P女士,70多歲,虔誠的基督徒,從來沒看過中醫,也不知道中醫可以治皮膚病。
我記得初診那天,她是因為右腳踝附近嚴重的濕疹合併黴菌感染,前來求診的。
治療了幾周,右腳踝狀況漸漸穩定,但左腳踝內側卻不明原因冒出許多大水泡。
我:「你左腳踝這個水泡是最近冒出來的嗎?」
P:「上周冒出來的,去年也有一次這樣,後來它就自己消了。邱醫師,這是怎麼回事?」
P:「大皰性類天皰瘡?是我的右腳感染傳到左腳的嗎?」
我:「不是。」
P:「那它是怎麼來的?」P女士十分疑惑...
註:自體免疫疾病是指人體的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組織的情況,而不是感染。
西醫第一線治療,會建議外用高效的局部類固醇治療,例如:Clobetasol 0.05% cream。
其他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 ( Immunosuppressants ),例如:Azathioprine、Mycophenolate mofetil、Methotrexate等,也可能使用。
另外,像是四環黴素類抗生素 ( 例如:tetracycline, doxycycline, minocycline ) 也常與菸鹼醯胺 ( nicotinamide、niacinamide ),合併使用治療水泡。
治療通常持續1到2年或更長時間。
在發病數月至數年後可能會進入緩解期,但是很容易復發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是一種潛在的致命疾病。
患有大皰性類天皰瘡的患者,一年的總死亡率估計在11%至48%之間。
大多數研究發現,與沒有得病的受試者相比,死亡率明顯增加。
經過幾次治療後,P女士每次回診都會說:「邱醫師,謝謝你的藥,我真的覺得我好很多!」
對任何醫師來說,病人的正向鼓勵與回饋,永遠是醫師持續精進的最大動力。
什麼是大皰性類天皰瘡 ( bullous pemphigoid )?
大皰性類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( Autoimmune disease ),是一種皮膚上莫名長出水泡的狀況。
註:自體免疫疾病是指人體的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組織的情況,而不是感染。
有時候,服用某些藥物後會發生大皰性類天皰瘡。
這種情況最常見於60歲以上的成年人。
這種情況最常見於60歲以上的成年人。
大皰性類天皰瘡有什麼症狀?
最常見的是,大皰性類天皰瘡會導致皮膚上形成大水泡 ( large blisters )。
大多數水泡發生在軀幹,手臂,腿,腋窩或腹股溝上,但也可能遍布全身。
水泡常常無故消失、又莫名其妙出現。
水泡破裂後,會看到一個瘡,但是這些瘡通常可以癒合而不會留下疤痕。
有些人的皮膚只有紅色凸起,沒有水泡,但是瘙癢很常見。
某些患者會在口腔中產生潰瘍,這些潰瘍可能會產生難以進食的情況。
有些人的皮膚只有紅色凸起,沒有水泡,但是瘙癢很常見。
某些患者會在口腔中產生潰瘍,這些潰瘍可能會產生難以進食的情況。
西醫如何治療?
西醫第一線治療,會建議外用高效的局部類固醇治療,例如:Clobetasol 0.05% cream。
外用類固醇藥膏或軟膏可以減少發炎和瘙癢,並防止形成新的水皰。
類固醇口服藥也可以減少水泡、發炎和搔癢。
類固醇口服藥也可以減少水泡、發炎和搔癢。
但由於類固醇口服藥使用於老年人,可能會依個體狀況不同,產生副作用,因此務必按照處方服藥,並定期回診。
其他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 ( Immunosuppressants ),例如:Azathioprine、Mycophenolate mofetil、Methotrexate等,也可能使用。
另外,像是四環黴素類抗生素 ( 例如:tetracycline, doxycycline, minocycline ) 也常與菸鹼醯胺 ( nicotinamide、niacinamide ),合併使用治療水泡。
治療通常持續1到2年或更長時間。
潛在的致命疾病且容易被忽略
大皰性類天皰瘡的臨床病程是變動性很大。
在發病數月至數年後可能會進入緩解期,但是很容易復發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是一種潛在的致命疾病。
患有大皰性類天皰瘡的患者,一年的總死亡率估計在11%至48%之間。
大多數研究發現,與沒有得病的受試者相比,死亡率明顯增加。
中醫怎麼治療?
中醫對於類天皰瘡的治療還是要看個體的體質決定治療方針。
就拿P女士來說,她長期受到下肢體癬、類天皰瘡與反覆皮膚發炎困擾。
再加上她因為教會業務繁忙,經常台中-台北往返,又常常熬夜晚睡。
這對於濕熱體質的類天皰瘡患者來說,是很不利恢復的因素。所以睡眠充足、避免過度勞累,是很重要的。
脈象上,雙側都是浮滑數的脈象,顯示體內濕熱明顯。
治療方向上,主要以清利濕熱的處方為主。
其實,類天皰瘡的水泡是容易反覆發作的,中藥的介入就是希望減少反覆發生的頻率,若再出現新的水泡,也會比較快消退。
急性期時,中藥外用藥膏也是清熱去濕很好用的武器。
因為水泡出現時,患者皮膚會異常紅癢,但是又不能抓破,會有感染的風險。
這時候,中藥外用藥膏可以適時幫助減少搔癢,並幫助水泡內的水快速消去,再配合內服藥治療,效果就很快了。
對任何醫師來說,病人的正向鼓勵與回饋,永遠是醫師持續精進的最大動力。
參考資料:
1. UpToDate: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of bullous pemphigoid
Authors: Dedee F Murrell, MD, Mae Ramirez-Quizon, MD
2. UpToDate: Patient education: Bullous pemphigoid (The Basics)
1. UpToDate: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of bullous pemphigoid
Authors: Dedee F Murrell, MD, Mae Ramirez-Quizon, MD
2. UpToDate: Patient education: Bullous pemphigoid (The Basics)
本文圖片依醫療法第9、61、84、85、86、87 條,衛署醫字第0940203047號公告,衛部醫字第 1031660048 號函,衛部醫字第1051667434A號函,衛部醫字第1041668111號令,衛教宣導之用,照片經患者同意拍攝上傳做為皮膚科衛教使用。